十年筆電整理 解決熱當問題

我有一台ASUS的筆電A52JC,陪伴我近十年的時光,不論是工作或是休閒,使用率極高。工作上曾用來繪圖(Autocad、Inventer)、寫程式(C#、三菱PLC、台達PLC、研華HMI);休閒則上PTT、FB、MSN到LINE、看Youtube、Netflix甚至迷片等,包山包海直至今日。

然而,這台筆電約四五年前即會偶發熱當機的情況,現象是瞬間斷電關機,散熱風扇也清過了並無改善,本來認為當時租屋處(鐵皮屋)夏季最高溫可達38度C,加上這台電腦有點年紀了,沒想那麼多,拿個小電扇對著他的散熱孔吹,似乎可以平安度過。就這樣又撐了好幾年。

最近沉迷一些電腦硬體相關的Youtuber,像是極客灣、Huan、輕電科技等等,得到了一個新的觀念:筆電保養不是只要清清風扇就好,有些散熱膏久了會硬化,定期重上散熱膏才能永保安康。這簡直是當頭棒喝,難不成困擾我幾年的熱當問題,原因就在這?立馬開始研究散熱膏。

研究下去不得了,散熱膏是一門學問。散熱膏百百種,怎麼選擇是一個問題,怎麼塗又是另一個問題。還好現今資訊發達,這些內容不但有人深入研究,甚至解說起來文圖並茂,甚至影片都很多,十年前可能文章居多,好一點的配些圖片,影片就很少了。

首先是選擇的問題,網路上查的到十幾條散熱膏測試,最貴的跟最便宜的相差僅約3度,因此考慮筆電拆裝較麻煩,耐用性為首要考量。Y-500雖然便宜,但聽說使用一陣子會出油,只適合勤換散熱膏的人。最後選擇了老牌的名膏AS5,許多筆電保養者都推薦,據說使用多年後拆開仍未乾掉。立刻就上網敗了一條。


再來就是塗法的問題,傳統可能使用手指或刮片將散熱膏平均塗在CPU表面,再安裝散熱器。但有許多評測,使用不同塗佈方式測試溫度差異,甚至用透明玻璃測試不同塗佈方式下散熱膏的擴散效果。發現原來傳統的方式反而會產生許多氣泡,而造成導熱效果變差。因而發展出了一點法(米粒法)、五點法、一條線、三條線、X字形等等族繁不及備載,散熱膏擠出形狀後直接將散熱器壓上,散熱膏的擴散及密合效果最優。鑑於這台筆電的CPU僅需塗抹約1平方公分,因此選擇使用一點法。然而這種方法很吃經驗,用量不足則散熱面積不足,用量過多則會溢出。又不同黏度的散熱膏塗的量也不同,常需要多試幾次才抓得出用量。但我可沒這麼勤勞,打算一次就見真章。

萬事俱備,只欠行動。由於最近評測看得多了,也用軟體抓一下溫度,比較一下前後差異吧。以下為使用AIDA64,尚未重上散熱膏時的情形:

左側為待機溫度,約60~70度;右側為開啟FB遊戲時,幹居然會飆破百度!

風扇開到5000多轉還壓不住,且此時CPU才約消耗20W,離TDP 35W還有不少的差距。嚇死我的毛了,難怪看個影片甚麼得加上天氣熱一點就熱當。幾年下來熱當次數也數十次,這樣操下來晶片真的沒有損傷嗎?我是沒有測說到底幾度會熱當,光是想像就滴尿了。

頭都洗了,還是要洗完的。拆吧!結果散熱膏真的硬掉,還不是像粉筆的硬法,而是像水泥凝固般,太難尻了!用酒精大法也完全無法溶解,又沒準備專門清散熱膏的溶劑,只好硬著頭皮拿一字起子捅了。在最不傷晶片的情況下能尻多少算多少,還好晶片表面沒甚麼附著,反而是周圍跟散熱器底座卡的死死,雖然無法清的100%乾淨,但看起來影響不大了,重上之後再抓個溫度吧:

左側待機溫度約50~60度;右側開FB遊戲最高71度。

待機直接降了10度,困擾多年的兇手終於抓到,現在風扇也才開到3400轉就輕鬆壓制在70度左右,不禁淚流滿面。然而,由於最近評測看得多了,不操一下試試看怎麼行!於是使用Cinebench R15跑個分吧,同時監控溫度並使用CPU-Z監控有沒有降頻。

溫度最高就76度,且風扇僅維持在4000轉

後來又用CPU-Z操了幾十分鐘,都沒超過80度,看起來應該是過關了,但CPU雖然全程100%再跑,功耗卻也只有30W,這點就不懂了。不過起碼接近全力再跑,操完之後更有信心了,再用個十年應該沒問題吧。

但,由於最近評測看得多了,胃口也被養大,光是這樣豈能滿足?依照常見的評測劇情公式,保養→升級→超頻!就跟玩車一樣,換換機油輪胎這種保養工作怎麼可能滿足玩家,一定是要擴缸拉行程才有FU。這台筆電要超頻我看是別想了,但是升級嘛.....快十年的筆電耶,有沒有搞錯?稍微研究了一下,還真不是不行。看樣子整理之路漫漫長,留到下一集再說吧。

留言

張貼留言